今年以来,内蒙古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,全区上下积极作为,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紧紧围绕稳粮扩豆任务,千方百计保面积提单产,实现了粮食产量“十九连丰”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2022年我区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达到780.1亿斤,比上年增加12亿斤,增幅1.6%,增量占全国16.2%,居全国第三位,总产居全国第六位,连续5年保持在750亿斤以上。粮食面积10427.7万亩,较上年增加101.2万亩,增幅1%。其中,大豆播种面积1833.1万亩,较上年增加493.3万亩,增幅达36.8%,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内蒙古的任务。粮食作物平均单产748.1斤/亩,较上年增加4.3斤/亩,增幅0.6%。
一是层层压实责任、激发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,提升粮食生产定力。自治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与各盟市行署政府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,农牧厅下达了2022年各盟市粮食大豆生产目标,高标准、高要求分解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大豆播种面积任务,分别较国家下达的任务提高1.8万亩和1.5万亩。及时下达了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,厅领导分盟市包联,督促盟市和旗县层层压实责任,确保各项任务完成。
二是加强政策支持、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,提升粮食生产动力。及时下拨政策补贴,分解下达国家耕地地力保护、玉米大豆马铃薯生产者、耕地轮作、农机购置与应用、种粮农民一次性等政策性补贴198.35亿元,及时释放国家“重农抓粮”政策信号。创新调整惠农补贴,提高大豆补贴标准,降低玉米补贴标准,支持各地将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差额扩大至200元以上,缩小与玉米的收益差,其中通过调剂生产者补贴增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、油菜生产者补贴等;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试点,探索将2000万亩耕地地膜离田作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条件,推动地膜回收,在14个旗县试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直接用于地力提升措施480万亩,引导农户提升地力。春耕备耕期间,积极对接金融机构,解决种子、化肥等农资储运经销企业资金需求,有效应对农资价格上涨。
四是抓紧两个要害、夯实农业生产基础,提升粮食生产硬实力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。今年4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经全部完成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89万亩,有效支撑粮食产能500亿斤。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、黑土地保护利用和耕地轮作,带动全区耕地地力稳步提升。建设60个看禾选种平台,优选出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14种主要粮油作物177个良种。支持建设粮食作物优质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模式,全区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,其中马铃薯、大豆和玉米良繁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,带动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%以上。